預防骨質疏鬆健康兩點靈─預防骨質疏鬆 撰文/黃妙雲 根據調查統計,國內二十五歲以上的成年人,有一半的人骨質密度不足,容易罹患骨質疏鬆症,進而易發生跌倒導致骨折的危險。醫師建議,預防骨質疏鬆,要從小做起,多攝取含鈣質食物、多運動、多曬太陽…,從年輕就開始「保骨本」啦! 在台灣,有越來越多的人有骨質疏鬆問題,甚至二十五歲的年輕人也骨質疏鬆了。TVBS-N《健康兩點靈》節目邀請台北榮總骨科部主任陳天雄、心臟內科醫師林承箕,與主持人鄭凱云一起討論如何預防骨質疏鬆症的議題,期望民眾能擺脫骨質疏鬆症的困擾。 陳天雄表示,孩童發育期,應多吃含鈣食物,以存骨本,直至二十、三十歲骨質密度達到高峰,之後則慢慢花用骨本、骨質逐漸流失。現代人因活動量、運動不足、日曬少、飲食習慣不好等因素,導致骨質疏鬆症的發生。尤其三成停經後婦女有骨鬆問題,與荷爾蒙分泌減少有關,停經後婦女的骨質是呈二至三倍速度流失。骨鬆最易造成髖部骨折,女性15%因此死亡、男性20%死亡機率。 目前台灣一年約有一萬五千名老人因骨鬆加上跌倒導致髖部骨折,據健保局統計資料顯示,15%的髖部骨折病患在ㄧ年內因為長期臥床引發感染而過世,更有超過50%的骨鬆骨折患者終其一生需要依靠養護中心或家人照料。 五十歲至七十歲女性易有骨質疏鬆問題,林承箕指出,這與女性荷爾蒙有關,七十歲骨質疏鬆會更嚴重,易發生髖部骨折的危險。如果二十五歲就有骨鬆問題,應特別警惕,檢討是否生活習慣、飲食習慣不好而出現骨鬆症狀,缺乏運動的人則易有動脈硬化情形發生,也可能導致骨質疏鬆症。 「正常骨骼需要靠運動來強化及維持,鈣質才不致流失。」陳天雄認為,缺乏運動的人,鈣質吸收不足,骨質就會流失,但是並非任何運動都適合容易有骨鬆的老年人,應從事安全考量的運動,例如水中走路、練氣功…等都不錯。藥物最常見類固醇的使用,也會造成鈣質的吸收不好,易罹患骨質疏鬆症。 BOX-骨質疏鬆的最主要原因:1. 動脈硬化2. 缺乏運動3. 缺乏陽光4. 藥物5. 攝取過多動物性蛋白質 「真正的骨質疏鬆,是無形的。」陳天雄說,許多骨鬆病人起床時,腰椎會感覺疼痛,嚴重的是腰椎被壓扁而產生劇痛,而來門診的病人最常見就是因腰椎下背部疼痛就醫,有些腰痛病人一坐下重了點、腰椎一彎,立即會出現疼痛,有些病人背部痛而無法仰睡,必須在腰部墊個腰墊、枕頭睡,才能舒服安眠。 BOX-骨質疏鬆症的症狀:1.起床時背部、腰部感覺疼痛2.背部酸疼3.只是因為一點小動作就骨折4.無法抑睡,一翻身就很痛5.背部彎曲駝背,出現瀰漫性慢性背痛 調查顯示,台灣六十五歲以上婦女,18%有骨質疏鬆症。陳天雄指出,預防骨質疏鬆症,停經後婦女要小心骨質流失,建議五十歲以上的婦女,每兩年做一次骨質密度檢測,如果骨密偏低,就要正式面對它,就醫服用醫師開立的骨鬆藥,並調整飲食多攝取鈣質食物及改變生活習慣。 衛生署長侯勝茂日前指出,世界骨質疏鬆症基金會調查發現,全球有五成以上的骨鬆病患無法持續用藥超過半年,只要一跌倒極可能導致髖部骨折,因髖部骨折一年後的死亡率高達兩成,若自行停藥的狀況沒有改善,未來50年內,全球髖部骨折人數將高達626萬人,其中光是亞洲地區就佔了325萬人,超過一半。 針對骨質疏鬆症常見最易發生的部位,停經後婦女應接受骨密檢測。陳天雄說,常見腰椎一至四節、髖部及手前臂前三分一的部位有骨質流失情形,因此這些部位一定要做骨密檢查。不過,他提醒,有些檢測手指、腳趾的骨密檢測,只能過濾,並不能代表真正的骨密數據。 BOX-那些人是需須要檢查骨質密度?1.卵巢機能不足、停經後或睪丸機能不全 2.腎上皮質醇過多症3.甲狀腺高能症 4.副甲狀腺高能症 5.家族有骨質疏鬆症患者 6.慢性肝炎,有黃膽者 7.腎機能不全者 8.腸胃消化吸收不良 9.厭食症者 10.長期臥床者 陳天雄表示,多曬太陽,也會幫助人體製造活性維生素D,促成鈣質的有效吸收。有研究發現,中藥菟絲子萃取物,可增強骨質密度10%。高醫的研究則顯示,多喝綠茶,可攝取很多兒茶素,能預防骨質疏鬆症發生。「鈣片則是垂手可得的藥」,因此維生素D3加鈣片是常見補充骨質的藥物。 補充鈣質,有建議攝取量嗎?陳天雄指出,很多人擔心補充太多鈣片會結石,針對骨密低必須補充的人,鈣片建議攝取安全量是每天1500毫克;一般人則每天補充1000毫克即可。 BOX-保骨不可或缺的營養素:1. 鈣:黑芝麻、豆製品2. 鎂:綠色蔬菜、海藻類3. 蛋白質:蛋、瘦肉、魚4. 膠質:豬腳、黑木耳5. 維生素C:花椰菜、柑橘類6. 維生素D:魚肝油、陽光中的紫外線 林承箕認為,90%骨鬆症是原發性的,五十歲至七十歲女性常見有骨鬆症,七十歲以上男女性都易有骨鬆症。多運動可預防骨鬆症發生,如快走、原地跳,對骨頭會有刺激、上下壓,全身動一動,肌肉會放鬆,增加血液循環,都是很好的預防骨鬆症的運動。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醫學會理事長宋永魁強調,預防骨鬆必練「五功」,包括均衡高鈣的飲食、規律適當的運動、每日足夠的日曬、戒除不良的生活習慣以及認識個人骨鬆危險因子。 所謂「五功」,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攝取足夠的鈣質與維他命D、從事跑步或舞蹈等負重運動,以強壯骨骼並促進肌肉平衡與協調、每天日曬10~15分鐘幫助體內維他命D的吸收、避免抽菸喝酒、偏食過瘦不運動等影響骨質健康的生活型態,並認識各項骨鬆危險因子,評估自己的骨鬆風險。 值得一提的是,維生素D會在肝臟轉換完成,陳天雄說,如果有肝病的人,維生素D轉換不好,會影響鈣質的吸收,腎臟不好的人、腸胃道消化不好的人,同樣會使鈣質的吸收打折。 BOX-牛奶是生鏽的脂肪,真的不能喝嗎? 日本新谷醫師暢銷書《不生病的生活》裡提出,「牛奶是生鏽的脂肪,不能喝。」的觀點,引起醫學界、營養學界的大爭議。陳天雄認為,若要骨骼好,食物鈣質攝取很重要,含鈣高的食物包括牛奶、豆類、綠色蔬菜、肉類等,而新谷醫師說牛奶不好,是因牛奶含有鈣質,但是否為人體吸收,則必須靠維生素D3配合,牛奶才能吸收,反之,沒有維生素D3配合,牛奶不能吸收,就沒什麼好處。 林承箕指出,母乳的鈣磷比是二比一,牛奶則是一比一點二,牛奶含磷太多,會影響鈣質的吸收,增加腎臟的負擔,而牛奶中的酪蛋白高,會導致血液黏稠,對血液循環沒有幫助,且市售牛奶都經低溫殺菌會產生變性,因此建議喝牛奶要喝生牛奶,鈣質吸收好。